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5
國產廠商技術進步被低估
而在這些真正對國產手機而言實用而且必須的技術上,事實上國產廠商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起點確實比較低,但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連行外都知道要做發展技術,我們這些做手機的人難道不知道?!”許浩的一位同行認為,其實現在國產手機廠商的技術能力正在成型,只不過要釋放出能量需要一個過程和機會,“但我相信這種能量經過過去兩三年的累積,很快會在市場上看到明顯效果的。”
如今國產手機的技術能力,確實是被低估了。現在市場上流露出來的一些跡象,佐證了這個觀點。
國產手機越來越漂亮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時至今日,康佳、聯想、TCL、波導等國產廠商已有能力將德國、美國等地有著悠久傳統的國際工業設計獎項收入囊中。“現在如果把國產手機和洋品牌的新品蒙上LOGO(品牌標識)擺在一起,我想普通消費者要分出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即便在國產手機拿下市場半壁江山的2003年,很多國產廠商的產品擺在柜臺上,老遠就能認得出來。”一位手機ID設計師不無自我調侃地說。
國產手機的品質也越來越好。剛剛被外派印度回國的傅女士告訴記者,最近某國際廠商的產品出了問題在印度引起喧然大波,印度國內媒體在報道的時候多次拿中國手機作了對比,無論從功能上還是質量上都給了很高的評價。當她回國后看到網絡上有些人因為手機壞了進而演化成對國產手機整體的攻擊后,她表示很不理解:“手機產品都有一定的返修率,有些事碰上了確實會很生氣,但那可能只是個別廠商甚至是個別人的問題,沒必要因此衍化成對整個行業發展的否定,更不能因此就自我菲薄。現在連國外的人都開始覺得中國手機好呢。”
一位與國產廠商在商業上交往甚密的外企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他在天語、康佳等國產手機廠商生產廠房里看到的生產環境,以及高溫測試、跌落測試等一些先進的檢測設備,“已經和國際廠商的沒啥區別了。”
在軟件開發方面,國產手機付出的艱辛努力更是常常被人輕描淡寫地忽略。2003年的時候,不少國產手機廠商是從韓國的Design House拿方案做OEM,“當時連手機里的游戲要漢化都不容易”,許浩對于當時的情景記憶尤深。而現在,自己開發音樂播放器、視頻播放器、手機上網軟件、手機炒股軟件、手機信息安全軟件甚至是一些辦公軟件,對于很多國產手機廠商來說,都已經不是什么高難度的事。
談到軟件開發的問題,就不能不提到MTK這個新興的芯片廠商。這家來自臺灣的芯片廠商依靠將芯片搭載軟件平臺捆綁銷售的“Turnkey Solution”模式獲得了大多數國產廠商的青睞,卻也因此陷入了一些批評家筆下“導致國產手機廠商喪失創新能力”口誅筆伐的旋渦中。然而在此次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從業技術人員并不贊同這一觀點。“平心而論,MTK不是最好的,但卻是眼下最適合中國廠商成長需要的,”獨立IT分析師徐曉新認為,“MTK的出現是產業發展的必然。它為國產廠商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研發起點,這有助于國產廠商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縮小與國際廠商的技術差距。”他將兩者之間的技術競爭比作一場爬山比賽,國產廠商在出發的時候就已經落后,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現在有纜車可以搭你一段,為什么就非要從山腳下開始追?”徐曉新的一些同行最近接到了某國際廠商委托的項目——研究中國市場上迅速崛起的終端廠商天語手機。“天語是2006年4月拿到手機牌照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迅速成長,除了渠道出身的優勢,它的產品尤其是多媒體手機方面做得非常有特色。而天語恰恰是MTK在中國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現在有些人說拿MTK的芯片只要弄個外殼就能做出一部手機,我想這些人估計都是道聽途說而不是真正做手機的。準確地說,MTK做的類似于給你一本‘烹飪手冊’的參考書,它只能保證你不會把魚香肉絲做成京醬肉絲,至于做出來的菜色香味如何,那還是得看你的水平,”一位工程師生動地說出了真相,“至于說國產手機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我想也有失偏頗。別說是國產手機了,你看那些洋品牌做出來的,菜單無非也就循環式或宮格式兩種,輸入法不也主要是T9和eZi兩種……洋品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他們的既有菜單界面就叫個性化,為什么換到國產手機身上就變成是同質化?!”不過這位工程師還是非常欣賞洋品牌的做法,他認為一些洋品牌的用戶忠實度高正是得益于此。
技術上的成長與進步,需要有一個遲滯的時間才會顯著體現在市場競爭效應上,這是很多行業發展的通用法則。更何況國產手機近兩年來面臨的困難,也是每一個企業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面對的。無論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百年老店,還是象三星、索愛這樣的后起之秀,在其公司發展歷程中都曾經有過非常艱難的時期,但最終他們依靠自我調整不斷地走出困境、并從中累積越來越強的企業能力,才達到了今天的輝煌。
年中摩托羅拉遭遇虧損困境的時候,不少人紛紛表示看好其能迅速調整走出困境。對于國產手機廠商,我們也應該報有相同的期待,相信那些立志長遠的廠商的決心和意志,而不必每次有個風吹草動,就去忙著落井下石。
全文完
本文來自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相關連結:
別再拿“技術”說事兒——位手機研發人員的心靈獨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