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9
“智慧識別(也有人統稱為RFID)技術歷經多年發展,在銀行、電子化政府、交通、物流等產業均獲得了廣泛應用,”呂寧說。而現在,智慧識別技術,正在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要將智慧識別技術更深一層地推廣到日常應用,仍須視各地主管機關的規范而定,呂寧表示。以臺灣的悠游卡為例,過去除了儲值作為交通卡以外,并不允許其他用途。但今年初開始,隨著使用規范日益開放,悠游卡開始作為電子錢包,透過收款端(銀行)和零售端(通路業者)的合作,消費者現在可以用悠游卡取代現金,在特定場合用于小額支付。
這標志著智慧識別技術正在邁向真正的‘個人化’應用。約2年前,曾有銀行業者,將近場通訊(NFC)技術與手機結合,推出以手機為載體進行小額支付的服務,然而,或許時機過早,將智慧識別技術落實到小額支付應用的概念似乎一直到 現在才真正成形。
“過去,許多人的觀念,都是運用手機作為載體,但現實問題是載體本身是否太過昂貴?”呂寧說。隨著晶片製造技術的進步、安全性提升,加上成本日益下降,未來智慧識別技術可以被整合在更多形式的載體中,如普及度極高的悠游卡即為一例。
除了小額支付,呂寧也認為,智慧識別技術也將在物流領域獲得更廣泛的採用。在物流管理領域,可分為供應鏈管理、資產管理、生產管理、貨品流通管理、醫藥生產及產品流通管理等不同應用。目前,RFID正廣泛應用于圖書館管理、服飾生產及追蹤管理系統,協助廠商最佳化管理系統,改善門市的購買體驗。
而接下來,他也指出,包含與食品安全及醫療保健相關的農產品識別、藥物管理,是RFID下一個發展重點。例如,在去年度亞洲各地接連爆發食品安全案件后,消費者對此方面的需求,將促使業者更注重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要在這些產業推廣RFID,“關鍵仍在系統整合,” 呂寧表示,NXP是一家晶片供應商,而要推動一個產業成形,使一項技術獲得大量采用,仍必須仰賴眾多系統整合業者的共同努力。“我們看到,在臺灣與大陸地區,針對不同產業需求,有著不同的系統整合商。這個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