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37
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新看點
本屆會議將按照大會既定愿景,在第一屆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合作發展機制建設,以“聚?融?創?變”為主題,創設智領全球嘉年華、智領全球高峰會、智領全球博覽會3大品牌活動。
與去年大會不同的是,今年大會新增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兩家主辦單位,推進了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的組織工作。去年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大咖云集,今年將有更多活躍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中外院士受邀參加大會。
除了專家大咖云集以外,本次大會還新增了圓桌會議、高層研討會等會議安排,同時推動參會人員的線上線下互動,進一步打造體現智能制造領域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規格盛會!
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院士一覽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3位院士確認參會,包括:
國家工程院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我國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在數控和設計優化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知名高校的學者:
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副理事長,參與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制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房建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飛行器慣性器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發明創業獎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譚建榮。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雙聘院士、青海大學雙聘院士、江蘇科技大學雙聘院士、蘭州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薛禹勝。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電力工程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雒建斌。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和納米制造研究。曾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20余次。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領域著名科學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球華人蔣氏科技成就獎等獎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激光增材制造領域專家,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張錫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雷達有源干擾領域的帶頭人,先后兩次參加了對我國不明空情的分析,找出了原因并進行了實驗驗證。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國際紡織學會院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以及英國皇家藝術、設計及商業研究院院士。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凌永順。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創了全波段夜視燉激光干擾彈、便攜式雷達燉紅外成像干擾彈和毫米波燉紅外干擾彈,對增強我軍反夜視、反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長春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姜會林。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獲授權發明專利55項(18項排名第一),出版學術著作9部。
國內知名機構負責人:
中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副理事長李培根。華中科技大學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發表科技論文百余篇,著書五部。
中國無人機創新產業聯盟(籌)理事長樊邦奎。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2011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屆《無人機》理事會成員。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桂衛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專家和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先后發表學術論文59篇,專著7部。
中國光學學會理事姚建銓。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著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發展了高功率倍頻激光的理論,他發明的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確計算理論,被國際學術界稱為“姚技術”、“姚方法”并廣泛應用。
中國化纖協會副理事長蔣士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以他為首的團隊在20世紀末打破了國外對我國化纖聚酯工業長達幾十年的技術壟斷。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吳宏鑫。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后承擔了衛星型號任務、國家“863”課題、部重點預研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工業控制等10多項國家任務和工程項目。
知名外籍院士:
馬來西亞工程師學會院士陳志輝。Robolab Technology Private Limited (智能制造)首席技術總監,IntellogicTechnology Private Limited (自動化和機器人)高級技術顧問。
美國激光學會主席萊因哈特?波普拉維院士(Reinhart Poprawe)。弗勞恩霍夫常任理事,亞琛大學副校長。
韓國國家工程院(NAEK)院院士Dong-Soo Kwon。韓國科學技術院人機交互研究中心主任。
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回顧
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于12月6日至12月8日在南京成功舉辦。大會以“讓制造更聰明”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會議和活動。經統計,大會期間共有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7位中外院士和200多位知名人士在內的近4000名嘉賓參會交流。
在大會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田紅旗、錢鋒,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Wolfgang Nebel等都發表了精彩的講話。
吳 澄
“制造強國是目標,兩化融合是主線,數字化制造等各種技術是選項,其中智能制造是當前熱點和主攻方向之一,選項的判別依據就是效益、競爭力、可持續”。
錢 鋒
“目前主要國家圍繞“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都推出了制造業發展戰略:有《德國工業4.0戰略》,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的《戰略創新創造計劃》,韓國的《制造業創新3.0戰略》。大機會時代,一定要有戰略耐性。”
田紅旗
“江蘇是全國的制造大省,制造業總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江蘇不僅產業基礎好,生產體系完備,而且加工制造和研發創新能力均位居全國前茅,在若干細分行業中有一批企業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工程院正在與江蘇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Wolfgang Nebel
“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對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那就是動力。世界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一場進化,生產將變得更加智慧,效率更高。今天臺下來了這么多聽眾,說明企業對智能制造充滿渴望,產業發展充滿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