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6
眾所周知,膜技術是普遍認可的處理廢水的方式,如何讓這一方法實施的更加完美呢?下面,將介紹通過仿自然之法提高膜通量以及化學法提高膜產品性能來進一步改善膜技術,還有利用反向電滲析技術及驅動反向電滲析技術來從海水淡化中回收水資源。
1、仿自然之法提高膜通量
大自然總能為人們尋求技術創新提供最好的啟發,近期,由新加坡膜技術研發中心、南洋理工大學與PUB聯手展開的一項膜技術研發更是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水通道蛋白,是一種位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內在膜蛋白),在細胞膜上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細胞的進出,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植物和細菌體內。水通道蛋白通過靜電作用,吸引水分子翻過通道,且只允許水分子跨膜運輸,通常每個水通道蛋白每秒鐘能夠運輸多達十億個水分子。同時作為細胞膜內的內含蛋白,水通道蛋白運輸水的驅動力來自靜壓及滲透壓,能量消耗很小,具有輸水量大、能耗低、選擇性強等優秀品質。
水通道蛋白膜(ABM)將水通道蛋白與膜技術相結合,開發了一種比傳統反滲透膜的透水性高出很多倍的新技術。由于水通道蛋白膜的透水性極高,在滿足同樣水通量的前提下,其所需的壓力將大大降低,對應的能耗和總成本投資也將減少。
在工程前期,研發團隊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來合成水通道蛋白膜,這種方法是將水通道蛋白嵌入到膜的選擇層內,從而水分子的透過率,并且可以保護水通道蛋白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2012年,研發團隊成功的研制出水通道蛋白膜,這種膜的輸水量比市面上有售的反滲透膜高出大約40%,而且其制造過程簡單,非常易于工程性量化生產。
在最初的成功基礎上,研發團隊進一步研究如何優化膜的性能,并且將其應用在回用水處理中,并進行長期性能檢測。該試驗水源采用NEWater工藝中反滲透濃水與普通水體混合而成,系統壓力為10bars,連續監測兩周。
試驗結果表明,當混合水體作為水源時,水通道蛋白膜的水通量基本穩定,水通量基本可達對比膜產品(未嵌入水通道蛋白的膜產品)的兩倍左右,而在離子截留方面與對比膜產品沒有顯著區別。當試驗水源全部采用反滲透膜濃水后,水通道蛋白膜和對比膜產品都發生了污堵現象,然而,除了污堵現象之外,水通道蛋白膜的輸水量依然比對比膜產品高出很多,基本在滿足同樣輸水量的前提下,水通道蛋白膜的系統壓力只有對比膜產品的一半左右。
未來,研發團隊將不斷優化設計、改進水通道蛋白膜的性能,并將逐步開展中空纖維形式的膜產品研發,為水通道蛋白膜可以在實際工程當中的廣泛應用做好鋪墊。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