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54
近日,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W)成功研究出了一種方法,能借助心臟主動脈瓣膜的3D打印模型降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出現并發癥的風險。對于許多患有主動脈狹窄的患者來說,TAVR是一種相對來說較為安全的治療方法,因為它不會移除損壞的瓣膜,而是通過導管使用一種可折疊的人工瓣膜加以修復。不過即便如此,這種手術還是會出現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瓣膜主動脈瓣關閉不全(PAR)。它通常是由人工瓣膜安裝錯誤或圓周封閉不好造成的,而這主要是因為主動脈根部的結構很復雜,大小和形狀會因人而異,所以醫生很難判斷該使用什么尺寸的人工瓣膜。不過現在,有了UW開發的3D打印瓣膜方法,一切都將迎刃而解,因為3D打印最大的優點就是能精確實現個性化。
據了解,UW這種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使用瓣膜的3D打印模型幫助醫生精確評估瓣膜的效果究竟會如何。為測試這種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團隊邀請了16位做過TAVR的患者進行了一次實驗。其中的8位經歷過PAR,另外8位則沒有經歷過,但為了作為對照,在年齡、性別和植入瓣膜的尺寸上與前9位相似。在實驗中,團隊首先獲取了所有患者的心臟瓣膜數據,然后分別使用SLA和FDM 3D打印機做出了相應的實體模型,只不過前者柔軟而后者相對堅硬。為保證模型的精準,他們還與CT掃描圖像對了測量比對。
模型做好后,研究者們采用了一種聰明的方法評估了PAR發生的可能性:他們將為PAR患者打印的瓣膜模型與這些人曾植入的真實瓣膜粘到了一起,然后使用了一種簡單的攝影技術來檢測通過左心室流出道的光透出量。(也就是說借此判斷瓣膜是否能完全密封)之后,他們又對沒有經歷過PAR的對照組做了同樣的事情。結果,這種光檢測法成功辨別出了9名PAR患者中的6名(成功率高達66%),同時成功排除了7名未經歷過PAR患者中的5名(成功率高達71%)。這里的數字變化是因為后者中的一名患者被認為將很有可能在未來發生PAR。雖然準確率并非100%,但研究者們認為,這種方法仍然是可行的。在未來,只要使用這種方法判斷出有PAR的潛在風險,就可以選擇不進行TAVR,而選用其它治療方法。目前,研究者們已經將這項研究寫成了論文,發表到了《心血管計算機斷層攝影術》雜志上。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