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58
近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的迅速發展,該技術已開始應用于臨床醫療。它能精準地復制出各種人體組織、器官和藥物,從膝蓋骨到肝臟、從抗癌藥到DNA等,業內人士指出,也許有一天人類可以“打印自我”。
“3D打印技術近年來在國內日趨升溫。”航星利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技術總監宿紅剛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在醫療領域,3D打印發展很快,未來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同時,宿紅剛也指出,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3D打印醫療應用還有一定差距,在新材料的研發和多學科協同方面還有待突破。
3D打印突破醫療難關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今年6月公布,世界首個金屬3D打印定制19厘米人造脊椎植入順利完成。這也標志著中國3D打印技術正式開啟人工椎體時代。
而在今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注冊了我國首個金屬3D打印人體植入物——人工椎體。這種產品屬于直接植入人體的三類骨科植入物,為我國監管等級最高的醫療器械。
脊椎摔傷的徐元(化名)老人就是3D打印技術用于臨床醫療的受益者。由于年齡大,徐元進行傳統手術存在極強風險。醫生在征求徐元老人同意后,決定采用3D打印脊椎手術導板進行輔助治療。
首先,通過3D掃描儀設備,對人體進行數據采集,并結合CT掃描數據進行數據匹配定位。通過3D設計軟件,設計好下針角度、位置及長度,采用SLA工藝打印導板。最終,醫生順利完成了徐元老人的手術。而提供這項3D技術的就是航星利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星利華)。
宿紅剛對記者介紹,脊椎微創手術是比較常見的手術,然而如何精確確定下針位置是一個難題。借助于3D打印技術,這一難題獲得了解決。上述案例利用3D打印技術輔助手術,精確地確定了下針位置。
“我們公司目前生產除了比較常見的是手術導板、輔具之類的應用外,更多的精力是投入骨科類的金屬植入物研究和推廣。我們和協和醫院已經進行了相關理論研究和部分動物試驗,也申請了十幾項相關專利。”宿紅剛說,3D打印定制化藥物也在不斷的前進中,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利用3D打印技術研制針對患者需要定制的藥物,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2015年批準了首個3D打印藥物——SPRITAM。可以說,3D打印在醫藥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