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0 點擊率:86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對連續波雷達的發展歷程以及連續波雷達信號隔離技術的相關內容和情況加以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它的了解程度,和小編一起來閱讀以下內容吧。
一、連續波雷達發展歷程
1924年,英國最先使用調頻連續波雷達測量電離層高度,后又用作無線電高度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非調制連續波雷達用作炮彈的無線電引信,顯著提高了野戰炮和高射炮的命中率。50年代中期,功率為數十毫瓦的微波固態源代替了電真空器件,使得連續波雷達更加輕巧簡單。這種連續波雷達主要用作機載多普勒導航儀、雷達速度表、交通管制雷達、鐵路管理雷達、港灣和碼頭監視船只速度雷達、導彈和炮彈測速雷達等。信號泄漏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提高了接收機的靈敏度和可靠性,使非調制連續波雷達能夠用于遠程制導和超遠程監視系統。60年代后,多頻率的連續波雷達已用于導彈和衛星的距離測量。調頻連續波雷達還用于車輛的防碰撞和地下管道的檢測等方面。
當前全球戰爭形態演變為以局部作戰、區域防護和反恐維穩為主。而進入21世紀,低空無人機等新型平臺的大量普及并參與作戰,并進一步影響作戰模式。隨著戰場偵察的空間變化、新型威脅目標的出現,為新型戰場偵察雷達的技術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未來戰場偵察雷達將處于新技術發展階段,隨著各種新理論、新方法和新設計的不斷引入,技術發展方向將更加多元化。
以戰場偵察的空間范圍為例,由之前以地面戰場為主,涵蓋低空、超低空,逐步延伸到近海、近岸和島礁等區域,甚至拓展至受植被、建筑和艙體等遮掩的隱蔽區域。由此衍生出了低空搜索雷達、岸基監視雷達、島礁雷達、穿樹雷達和穿墻雷達等多種產品形態。
二、連續波雷達信號隔離技術
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對連續波雷達的發展歷程已經具備了簡單的認識。在這部分,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連續波雷達的信號隔離技術。
隔離技術包括時間隔離、頻率隔離、極化隔離、空間隔離。
時間隔離表示接收機與發射機有一個工作時間差,交替工作在不同的時間段內。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收發分時工作的脈沖雷達,不能應用于連續波雷達;
頻率隔離表示在接收機的前端放置選頻元件,使用不同頻率的 向上發射頻率和對地發射頻率來達到隔離的效果,其頻率差可達到上百 MHz 。 主要應用于發射和接收采用不同頻率的大功率衛星通信站,但是連續波雷達收發信號的頻率基本相同,很難將此技術應用于連續波雷達當中;
極化隔離表示使用垂直或者水平極化的發射和接收天線,使收發天線之間的極化相反,讓微波間不存在串擾現象。但并沒有起到很好的隔離效果,因為在實際應用中,天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極化,因此在連續波雷達當中很少使用此技術;
空間隔離表示通過拓寬收發天線之間的距離或者加載一些抑制泄露信號傳播的結構來有效提高隔離度。此技術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改善天線收發耦合強度,來減少空間波和表面波的傳播,主要分為空間波抑制法和表面波抑制法。此技術能很好地減少發射天線到接收天線的信號泄露,因此連續波雷達常用空間隔離技術來提高收發隔離度。
綜上所述,減少信號泄露是提高連續波雷達性能的關鍵,提高微帶天線隔離度主要通過空間隔離技術來實現。
以上所有內容便是小編此次為大家帶來的所有介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它的內容,不妨在我們網站或者百度、google進行探索哦。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如何提升毫米波雷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