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0 點擊率:61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對云計算的相關內容和情況加以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云計算的了解程度,和小編一起來閱讀以下內容吧。
一、云計算平臺服務特征
(1)服務無處不在--用戶只需要一臺具備基本計算能力的計算設備以及一個有效的互聯網連接,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該服務。從這個意義來講,任何聯網的應用,都具備成為云計算平臺的潛力。
(2)具備進入成本--用戶具備使用該服務的需求,但是并不具備獨立提供該服務的經濟或者技術條件。譬如說某些企業需要定期地進行大規模的運算,但是并不值得專門為此購置一臺具備大規模運算能力的計算設備。超算中心通過發展客戶群讓多個用戶來分擔超級計算機的成本,使得其用戶能夠在不擁有計算設備的情況下以較小的成本完成計算任務。
(3)用戶決定應用--云計算平臺提供計算能力(包括處理器、內存、存儲、網絡接口),但是并不關心用戶的應用類型。用戶利用云計算平臺所提供的計算能力,并且充分考慮云計算平臺所設定的(技術和經濟)限制,開發出豐富多彩的應用。滿足如上幾個條件的云計算平臺,又可以按照其所提供服務之層次細分為基礎設施服務(IaaS,例如在線存儲和數據庫服務)、平臺即服務(PaaS,例如AMP虛擬主機和JavaEE應用服務器容器)和軟件即服務(SaaS,例如GoogleDocs)。很多廠商在提到云計算的時候,往往會同時提到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CompuTIng)、網格計算(GridCompuTIng)、實用計算(UTIlityComputing)等等概念。事實上用戶并不關心這些五花八門的新名詞,他們所關心的僅僅是某項服務是否可用以及使用該服務所需要的成本。說得難聽點,這些概念僅僅是云計算平臺提供商在創建云計算平臺時才需要了解的技術細節,它們可以被認為是云計算的表象,但并不是云計算的本質。
二、云計算的常見用途
企業可以將云計算用于各種用途,具體取決于業務環境和需求。但對于至少已將部分應用和數據遷移到云環境的組織而言,有幾大最常使用的應用。
數據存儲:隨著數據量的增長,傳統的存儲基礎設施模式由于缺乏敏捷性,無法滿足快速變化的容量需求。云模式不僅使公司能夠在需要時輕松獲得更多容量,而且存儲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通常由云服務提供商負責,因此公司無需監管這些常規的 IT 任務。
數據保護:數據增長難以預料,因此要針對備份與恢復進行容量規劃往往既緩慢又復雜。云計算為關鍵業務數據的備份和保護挑戰提供了一個現代化解決方案。云服務提供商通常在多個不同的地理位置建有設施,這降低了因自然或人為災害而造成的中斷風險,并且這些地點擁有極高的物理安全性。
大數據分析:Hadoop 和 Splunk 等工具可以輕松地獲取和分析海量數據,但這些數據必須位于企業內部的某一位置。云計算使企業能夠將大量數據存儲在無需他們親自管理的服務器上。
私有云或混合云:企業如果希望獲得公有云的靈活性,但又需要保持對數據的所有權,則可以采用具有虛擬化資源的私有云模式,從而避免將數據的控制權交給第三方供應商。在混合云環境中,公司會同時使用私有云和公有云資源,其中一些資源轉交給第三方,而另一些資源則出于安全性、隱私或監管原因保留在公司內部部署中。
應用測試與部署:借助基于云的虛擬化基礎設施,DevOps 團隊可以更輕松地訪問專為支持各類應用而設計的資源。容器可以設置為運行云原生、非云原生和傳統應用,而 Kubernetes 等容器管理工具則可以簡化部署和管理。
上述所有信息便是小編這次為大家推薦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想了解更多有關它的信息或者其它內容,請關注我們網站哦。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云計算到底是什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