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5 點擊率:43
有關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具體工作,重視對繼電保護設備初始狀態的了解,注重繼電保護運行狀態數據的統計分析,應用新的技術對設備進行監測和試驗,以及狀態檢修周期的合理確定。
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電網規模日益擴大,而繼電保護因其能夠確保電網可靠安全運行,在電力系統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中,如果繼電保護發生故障,那么可能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
因此,需要通過狀態檢修等技術來提高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可靠性。
做好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必須重視對繼電保護設備初始狀態的了解
實現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首先要做好設備的基礎管理工作。
繼電保護設備狀態檢修實施的重要基礎就是在設備狀態特征量的采集上不能有盲區。【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具體工作】繼電保護狀態檢修不是單純的檢修環節的工作,而是設備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都必須予以關注的全過程的管理。
需要特別關注的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證設備在初始時是處于健康的狀態,不應在投入運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繼電保護狀態檢修作為一種設備檢修的決策技術,其工作的目標是確定設備檢修的恰當時機。
另一方面,在設備運行之前,對設備就應有比較清晰的了解,掌握盡可能多的“指紋”信息。包括出廠試驗及特殊試驗數據、出廠試驗數據、及交接試驗數據和施工記錄、技術協議等信息。
二、注重繼電保護運行狀態數據的統計分析
要實行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必須要有能描述設備狀態的準確數據。
對繼電設備的狀態監測將有助于對設備的運行情況、缺陷故障情況、歷次檢修試驗記錄等實現有效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并為設備運行狀況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礎。
準確的數據將有助于合理地制定設備的檢修策略,提高保護裝置的可用率,對保證系統和設備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三、應用新的技術對設備進行監測和試驗
開展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術是必然的。
在目前在線監測技術還不夠成熟得足以滿足狀態檢修需要的情況下,只有在線數據與離線數據相結合,進行多因素地綜合分析評價,才有可能得到更準確、可信的結論。
可以通過建立故障監測系統,實現故障狀態的實時監測效果很好。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離線監測裝置和技術,如紅外熱成像技術、故障信息系統等,對設備進行測試來分析設備的狀態,保證設備和系統的安全。
四、狀態檢修周期的合理確定
根據工作經驗,制定以下狀態檢修周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具體工作】
新安裝的保護裝置1年內進行一次全部校驗,以后每6年進行1次全部校驗,每3年進行1次部分校驗,期間取消每年的部分檢驗,根據狀態評估結果按照設備的實際情況安排檢修。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使用期限一般為10~12年,當運行時間超過10年,應縮短對保護裝置運行情況的評估分析周期,必要時進行檢修或更換。
對于在一年內,同一保護裝置累計發生5次及以上缺陷,應針對缺陷原因制定相應的校驗項目對保護裝置進行一次檢驗。
對于在一年內,在同一型號保護裝置上累計發生3次以上類似缺陷的,要采取必要的糾正預防措施,防止類似缺陷再次發生。
五、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準備工作
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
可靠性需要從機械設備的設計、安裝和調試運行方面進行提高。安全性則需要工作人員擁有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在工作過程中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工失誤。
總之,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除了保障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之外,還有許多重要步驟需要注意。(電工天下 www.dgjs123.com)
首先,全面了解繼電保護的初始狀態,即對出廠產品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不管是大型的電力元件還是微小的試驗數據等等,只要是關于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數據內容就需要進行良好的準備,這樣才能保證機械設備運行時安全可靠。
其次,要充分考慮繼電保護設備的工作位置和環境,要能合理的控制設備的整體布局,工作環境要在一定的安全環境下,設備彼此之間的距離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杜絕外界因素對繼電保護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的影響。
六、設備診斷
1.正常狀態
指設備資料齊全,硬、軟件反措工作執行完畢,運行及各種監測數據正常,個別數據表明可靠性稍有下降,但變化數據趨于穩定,不存在運行安全隱患的設備。
2.注意狀態
指設備的某個或幾個狀態量,接近標準規定限值或存在一般性缺陷;存在缺陷或隱患的一般性反措工作尚未執行完畢,尚不會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
3.異常狀態
指設備的某個狀態量,達到或超過標準規定限值,已影響設備的性能指標或可能發展成嚴重異常狀態;存在缺陷或隱患的緊急反措工作未執行完畢,設備仍能繼續運行。
4.嚴重狀態
指設備的某個狀態量,嚴重超出標準或嚴重異常;存在嚴重缺陷或重大隱患的緊急反措工作未執行完畢,設備只能短期運行或立即停役。
七、檢修決策
根據狀態檢修評價導則根據設備的狀態提出以下檢修策略。
首先,將檢修分為A、B、C、D 類檢修,A 類檢修主要分為A.1 保護整屏更換、A.2 二次電纜全部更換;B 類分為B.1 單臺裝置更換、B.2 部分電纜更換、B.3 二次回路更改(執行反措、錯誤接線的更改)、B.4 端子箱改造;C 類主要分為C.1 按《繼電保護設備狀態檢修檢驗規程》規定進行例行試驗和診斷性試驗、C.2 清掃、檢查、維修、C.3 圖實核對、C.4 插件更換、C.5 繼電器更換、C.6 消缺(需停電處理的缺陷)、C.7 軟件升級;D 類主要是不停電進行的一些檢查項目,共有16 項,這里不再一一列出。
根據設備的狀態進行不同類型的檢修:正常狀態的按照正常周期或延長一年進行C 類檢修,試驗按例行試驗項目執行;注意狀態按基準周期適當提前安排C 類檢修,試驗按例行試驗項目執行,必要時增做部分診斷性試驗項目;異常狀態根據繼電保護設備實際情況制定B、C 類檢修,試驗項目除按例行試驗項目執行外,還應根據異常的程度增做部分或全部診斷性試驗項目;嚴重狀態應盡快停用保護,并及時進行處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A、B、C 類檢修,并進行繼電保護例行試驗和全部診斷性試驗。
八、提高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運行操作的準確性
在掌握保護原理和二次回路圖紙后,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運行人員需要認真核對現場的繼電器、二次回路端子、信號掉牌和壓板。
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運行操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流程來進行操作,每次的投入和退出都必須嚴格按照設備調度范圍的劃分,且征得調度的同意。
為了確保保護投退的準確,要將各套保護的名稱、時限、壓板、保護所跳開關和壓板使用說明編入運行規程中,使得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規程來操作,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導致的事故。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裝置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中,故障發生的類型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運行人員必須不斷通過培訓和日常工作經驗的積累,來掌握特殊情況下的保護操作。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10kV桿塔最小線間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