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60
核電已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創造”的又一張名片。前不久,我國和阿根廷簽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標志著我國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ACP1000)”成功出口到拉丁美洲。
此前,我國已同意依托中核集團福清5、6號機組和中廣核集團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建設“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
歷經十幾年,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墻內墻外齊“綻放”。
在中核集團副總經理呂華祥看來,一流的技術是我國參與國內、國際核電市場競爭的重要籌碼。
1997年,中核集團核動力院老基地一棟辦公樓的小屋里,十幾個技術人員激烈討論著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方案的主要參數,包括“157堆芯擴容到177堆芯”。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提出改變核反應堆堆芯容量的方案,意味著我國要開發真正屬于自己的核電堆型:這就是ACP1000(1000兆瓦先進中國壓水堆),也是“華龍一號”的雛形。
與此同時,自2005年以來,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也在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
2013年,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強強聯手,進行多輪充分技術交流后,形成了“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
2014年8月22日,方案通過了由43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該評審由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組織,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評審會上明確表示,“有了‘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出去’將從‘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意義重大”。
對于“華龍一號”的三大技術特色,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繼如數家珍:“177堆芯”“單堆布置”和“雙層安全殼”,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具體來說,177組燃料組件方案可使發電功率提高5%—10%,在提高經濟性的同時降低了堆芯內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電站安全性;單堆布置使得“華龍一號”在廠址選擇、電力需求、投資成本等條件上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雙層安全殼可以抵御大型商用飛機的撞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的眼里,“華龍一號”有兩個突出優勢:一是在安全性上達到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目標和需求,滿足國際最高要求;二是采用的都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成熟技術,降低了核電站在建設工期和質量上的風險。
沒有自己的核電技術,只能算核電大國,不能算核電強國。自主開發百萬千瓦級核電,是核工業人的夢想。“但核電技術的自主創新之路曲折而漫長?!敝泻思瘓F核動力事業部副主任程慧平說。
核工業是高科技領域,它接觸世界前沿技術,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核工業又是保守決策領域,在安全和政治雙重約束下容不得一點“萬一”,論證風險、解決風險與創新并存,核工業的自主創新難度可想而知。
“華龍一號”自主創新之路歷經十余年,期間遇到了經濟社會環境、體制、資金等重重障礙,光名字就改了三回。2011年,正當大家期待的國產百萬千瓦級核電就要落地時,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了。當年3月16日,“國四條”出臺,要求暫停所有在建核電項目,全國乃至全球核電面臨著大調整。
“中核集團的創新驅動機制有效推動了‘華龍一號’的研發進程?!眳稳A祥告訴記者,這首先體現在投入上。作為集團重點科技專項,“華龍一號”專項經費達7億多元,在國家經費支持很少的前提下,企業自籌巨額經費支持項目研發,這在中核集團歷史上還是首次。
中核集團在2010年設立集團重大科技專項,從政策上給予了科研項目極大支持,對專項實施兩總制管理,并給予了充分的配套條件和人員待遇保障。自專項設立以來,每年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中要撥出4%支持科技研發。為真正實現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中核集團成立核動力事業板塊,將集團分散在各處的核動力研發能力集中起來,不讓其淹沒于“核電產業”——以發電效益為驅動的產業模式中。
中核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給“華龍一號”貼上“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標簽,中核集團先后開展了54項科研課題,與64家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了117項合作,并已在海外市場開發的目標國進行專利布局。
“‘華龍一號’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是上下同心,全面協作,集智聚力的大噴涌?!毙侠^說。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